一、基本情况
青岛大学化学学科始建于1985年,由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院校援建而成。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招收硕士生,2017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化学”学科入选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获得专项建设资金1亿元。2019年,获批“化学”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影响力位于全球排名前5‰,国内排名前34%,us news 2020世界大学学科排名459名。学科拥有山东省中日碳纳米合作研究中心、山东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传感技术研究所等学科平台。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高级职称36人,具有博士学位43人。包括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二十余人,已形成了一支科研创新能力强、年龄层次与知识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学科自2007年来已招收研究生186人,授予学位112人。近5年来,研究生人均发表1.6篇sci论文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获省级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8项,获国家奖学金学生比例近20%。35%的研究生毕业后积极深造,培养出多名优秀科研人才,如国家杰青赵永生教授、国家优青朱振利教授、上海大学于洋教授等。还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创业人才,如中仁集团公司董事长张述仁、杰正投资集团董事长方海晖、伊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昌东等多名校友企业家。
二、优势及特色
围绕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贯彻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在生命分析化学、能源化学、合成化学、功能配位化学及理论与计算化学等领域开展交叉研究并形成独特优势。在材料电化学、界面纳米材料构筑、信号放大检测技术、杂化与晶态功能材料、能源电催化、荧光探针、计算化学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生命分析化学方向致力于新型核酸分子机器及生物识别探针、信号探针的构建,发展光电化学检测及成像新体系,实现生物活性分子、肿瘤细胞等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材料化学方向致力于二维薄膜和量子点等低维纳米体系、红外发射胶体半导体量子点等具有发光和光热转换功能的纳米体系的化学制备、化学性质和应用研究;天然产物分离分析方向研究海洋及其他动植物等天然产物中的有用成分,研究其提取、分离、鉴定、改性等的方法,仿生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生物材料与药物;能源化学方向通过化学手段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并开发绿色新能源等,致力于光/电催化化学、高效储能体系以及生物质催化转化新技术的研究;微孔晶体材料的定向设计与合成方向致力于无机微孔框架、金属有机框架以及磁性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近五年来,主持纵向科研项目80余项,获得省部级、市厅级等奖励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
学科负责人:毕赛
邮箱: